整合职校成立“旅游职业大学”,河南可行吗?
2025-08-08 阅读次数:19
近年,“旅游热”持续升温,各地的文化旅游局花式揽客,抓住了“流量密码”,也接住了“泼天富贵”。


日前,山西省整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设立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这一举措旨在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所艺术与旅游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
河南能否以山西为镜,抓住政策机遇,整合全省文旅教育资源,将文旅职业教育嵌入“文旅强省”战略,形成发展合力?

1

明确办学定位,服务文旅强省建设
这所新成立的大学有着明确的定位,就是要为山西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山西从文旅资源大省迈向文旅强省。
提供人才保障
学校由四所院校合并组建,整合了优质师资与专业资源,可构建更全面的文旅教育体系。学校首批设置了音乐表演、旅游管理等职业本科专业,探索学练演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既懂文化艺术,又熟悉旅游业务,还能运用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山西省文旅产业在文旅融合、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人才缺口。
推动产教融合
学校推行“校团合一”模式,与文艺院团、文博机构及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可通过项目制学习参与景区运营、非遗活化等实践。同时,学校与云冈研究院、平遥古城等建立“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能快速上手工作的专业人才,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促进创新发展
学校将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学科体系,开设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智慧旅游运营等前沿专业。将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入文旅教育,可推动山西省文旅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传承文化底蕴
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校将晋商文化、非遗技艺等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有利于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文旅产品和服务中,提升山西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2

成立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河南可行吗?
近年来,河南省在文旅文创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要想实现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的跨越,人才支撑是关键。
政策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即将在今年9月实行的《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也明确鼓励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红利为成立文旅职业大学提供了清晰路径。
产业需求上,河南文旅产业2025年目标突破1万亿元,但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高职院校虽培养了大量人才,却难以满足高端需求。成立职业大学可精准对接产业,填补人才断层。
教育基础方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拥有2个全国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课程覆盖文旅全产业链。其与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科研成果还在“一机游河南”等项目落地。可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主体,整合相关高校的非遗资源、工坊等,快速形成特色学科群。
产教融合机制可借鉴山西经验本土化创新。建立政校企研四位一体机制,参照洛阳文旅人才大数据平台调整专业;在清明上河园等景区设“教学—实训—就业”平台,推行“3天理论+2天实操”模式;联合科研机构开发“嵩山功夫元宇宙”等项目,培养技术人才。
风险可控且有规避措施。针对山西合并后的师资问题,河南可实施“双师型教师倍增计划”,聘请企业高管和非遗传承人兼职;参考浙江经验设“模块化课程”,依洛阳紧缺职业目录调整专业;优先整合地域相邻、专业互补的院校,避免“拉郎配”。

3

创建“河南旅游职业大学”的四点建议
2024年,嵩山智库发布的《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创建“河南旅游职业大学”的建议》中也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一是立足我国文旅产业领域核心科技的研发和转化,建议依托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础,汇聚省内文化旅游教育资源,筹建河南旅游职业大学,设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满足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需求。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高标准搞好顶层设计整合全省旅游类专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河南旅游职业大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航空产业人才,使之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为发展创新型文旅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争取配套倾斜政策。针对河南旅游职业大学的建设,政府应当安排建设资金,着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针对河南旅游职业大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设立教育改革“特区”,只要不触及底线、红线,鼓励先行先试。
四是集聚我省旅游类学科建设资源,凝聚我省文旅人才,汇聚文旅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国际资源,强力推动快速发展。
综上,河南成立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政策可行、需求迫切、基础扎实、风险可控,能够极大助力河南从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强省跨越。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