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范了文物相关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室的任务、能力以及对场所、环境条件和仪器装备的基本要求。
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GB 55029-2022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30238-2013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国家“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
“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
3.1 教学与实训
• 承担文物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古建筑工程技术、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石窟寺保护技术、土遗址保护技术、文物数字技术、壁画彩塑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提供先进的实训和实验设备和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科研与技术创新
• 支持文物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使传统的“手艺”变成“科技+艺术”的综合体。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具备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发、新材料应用、新方法探索等科研活动的能力。
• 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工作,推动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学术创新。
• 与国内外相关文博单位、研究机构等保持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3.3 文物保护与修复
• 承担文物修复与保护、考古、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土遗址保护、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等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
• 对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4 检测与分析
• 配备先进的检测和分析设备,能够对文物材料、化学成分、结构特征等
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试。
•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文物的内在信息,为文物修复与保护、考古等提供科学依据。
3.5 技能培训与认证
• 为文物保护、修复、考古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参与或组织相关技能认证考试,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3.6 社会服务与科普教育
• 为社会提供文物保护、修复、考古、数字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化发展。
• 开展文物科普教育活动,普及文物知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3.7 资源管理与安全保障
• 对实训室及实验室内的文物、试剂、设备等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妥善保存,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性。
•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训室及实验室的安全运行,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