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现当代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平行分会在泸州举办。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及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旨在推动现当代遗产保护深层次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起跨学科、跨领域的对话平台,为提升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主题演讲环节,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克成、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刘弘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禄山对工业遗产的价值重估、活化转型进行探讨,认为工业遗产既是我国城乡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呼吁通过多专业协同、长线投入、完善配套等方式,以整体性、系统性策略推动保护利用。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磊、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陈纲、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策展部主任金维忻呼吁紧跟《世界遗产名录》发展态势,关注新中国建设成就,建议加强“十五五”期间现当代遗产保护传承的法规建设与公众传播研究,并分享了新型遗产保护发展策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胡钢、浙江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童芸芸、山东灵岩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房立民围绕攻克钢结构、混凝土等材料修复技术难题从材料特性分析、病害诊断、修复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系统探讨了“理论-技术-实践”的全链条攻克路径。
新书分享环节,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分享了新书《文化遗产微生物》,该书首次系统地从学科专业角度提出了文化遗产微生物学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
沙龙对谈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出版单位的嘉宾围绕主题“现当代遗产的重要意义”,展开热烈交谈,强调应以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等多重价值识别遗产,呼吁建立法规与行规、完善分级分类与评价标准,倡导以科技融合、功能植入与场景营造活化利用。会议凝聚共识:以跨学科协作与长期机制推进现当代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共享。